•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严氏济生方-未知

严氏济生方目录:


简介
原序
卷一 五脏门
卷二 诸风门
卷三 诸寒门
卷四 诸暑门
卷五 诸湿门
卷六 痼冷积热门
卷七 诸虚门
卷八 诸痹门
卷九 血病门
卷十 心腹痛门
卷十一 症瘕积聚门
卷十二 宿食门
卷十三 胀满门
卷十四 水肿门
卷十五 蛊毒门
卷十六 黄疸门
卷十七 咳喘痰饮门
卷十八 诸疟门
卷十九 大便门
卷二十 小便门
卷二十一 霍乱门
卷二十二 呕吐翻胃噎膈门
卷二十三 脚气门
卷二十四 消渴门
卷二十五 诸疝门
卷二十六 眩晕门
卷二十七 惊悸怔忡健忘门
卷二十八 癫痫门
卷二十九 诸汗门
卷三十 眼门
卷三十一 咽喉门
卷三十二 口齿门
卷三十三 耳门
卷三十四 鼻门
卷三十五 头面门
卷三十六 腰痛门
卷三十七 妇人门
卷三十八 痈疽疔肿门
卷三十九 疥癣门
卷四十 瘿瘤瘰门
卷四十一 五痔肠风脏毒门

卷二十九 诸汗门


  [诸汗门] 自汗论治
  难经云∶心之液为汗,凡自汗出者,皆心之所主也。人之气血应乎阴阳,和则平,偏则病。

  惊悸出,

  [诸汗门\自汗论治] 桂枝汤

  治伤风,脉浮,自汗,恶风。

  桂枝(不见火)白芍药(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更多

卷三十 眼门


卷三十 眼门

  [眼门] 眼论治
  人之有双眼,若天之有两曜,五脏六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洞视万化,肝之外候者也。

  然肉者养哀在形五辛炙,酒食毒物,并宜断之。惟须宽缓情性,慎护调摄,即无不瘥也。若纵恣乖违,触犯禁忌,自贻其咎,必须丧明而后已,可不谨欤!又论∶夫眼者,内则属乎五脏,外则应乎五轮。瞳人黑水,肾之主也;血轮如环,心之主也;络裹者,脾之主也;白睛属肺;总管于肝。眼带虽系于肝,明孔遍通五脏,五脏皆有神夫一证,
...更多

卷三十一 咽喉门


  [咽喉门] 咽喉论治
  夫咽者咽也,喉者候也,咽者因物以咽,喉者以候呼吸之气,物之与气,莫不由于咽喉也,致胸膈壅滞,热毒之气不得宣泄,咽喉为之病焉。病则为肿、为痛、为喉痹、为窒塞不通、为不利而生疮,或状如肉脔,吐不出,咽不下,皆风热毒瓦斯之所致耳。又有伏热上冲,乘于悬壅,或长或肿,悬壅者,在乎上也。更有腑寒亦使人喉闭而不能咽者,治之当辨明也。

  又论∶夫咽者,言可以咽物也,又谓之嗌,气之流通厄要之处,胃所系,地气之所主也。

...更多

卷三十二 口齿门


卷三十二 口齿门

  (附∶舌)

  [口齿门] 口论治

  夫口者,足太阴之经,脾之所主,五味之所入也。盖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为之运化津液,寒,于胸膈因以治又论∶夫口者脾之候,齿者骨之余,髓之所养也。人之一身此为大要。凡有病起,因口而成诸风

  [口齿门\口论治] 升麻散

  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更多

卷三十三 耳门


卷三十三 耳门

  [耳门] 耳论治

  夫耳者,肾之所候。肾者,精之所藏。肾气实则精气上通,闻五音而聪矣。若疲劳过度,精出耳内辉辉也。手太阳脉动厥而聋者,耳内气满也。大抵气厥耳聋尚易治,精脱耳聋不易药愈。诸证既殊,治各有法。

  又论∶夫耳者肾之候,肾乃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肾气和平则闻五音而聪矣,肾气不平燥聋乎调

  [耳门\耳论治] 塞耳丸

...更多

卷三十四 鼻门


卷三十四 鼻门

  [鼻门] 鼻论治

  夫鼻者,肺之候。职欲常和,和则吸引香臭矣。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役,致鼻气不得宣调,清道壅塞。其为病也,为衄、为痈、为息肉、为疮疡、为清涕、为窒塞不通、为浊脓,或不闻香臭。此皆肺脏不调,邪气蕴积于鼻,清道壅塞而然也。治之之法,寒温之,热则清之,塞则通之,壅则散之,无越于斯。但时气鼻衄不可遽止。如出三升以上恐多者,方可断之。活人书所谓衄血者乃解,盖阳气重故也。不可不知。

...更多

卷三十五 头面门


卷三十五 头面门

  [头面门] 头痛论治

  夫头者,上配于天,诸阳脉之所聚。凡头痛者,血气俱虚,风、寒、暑、湿之邪伤于阳经,名曰治法又论∶夫头者,诸阳之所聚,诸阴脉皆至颈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则知头面皆属阳部痛也头主钟达

  [头面门\头痛论治] 芎辛汤

  治风寒在脑,或感邪湿,头重头痛,眩晕欲倒,呕吐不定。

  川芎
...更多

卷三十六 腰痛门



卷三十六 腰痛门

  [腰痛门] 腰痛论治

  素问云∶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审如是说,则知肾系于腰,多因嗜欲过度,劳伤亦致濡细治,又论∶夫腰痛者属乎肾也。多因劳役伤肾,肾脏气虚,风寒冷湿得以袭之,恚郁忧思得以伤今之人每患腰痛,不问虚实,多进牵牛之药,殊不知牵牛之为性,能伤肾气肾气先有所损矣。倘的是气滞腰痛,进一、二服则可。如服之不效,用橘核温,送下小七香丸最佳。所谓看不上面,自有奇功。万一肾虚腰痛,牵牛岂谨之!
...更多

卷三十七 妇人门


卷三十七 妇人门

  [妇人门] 妇人论治
  夫妇人乃众阴所集,常与湿居,贵乎血盛气衰者也。血盛气衰是谓从,从则百疾不生;血衰子十倍如七症爱憎方焉

  [妇人门] 血气论治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经有所谓七气,有所谓九气。喜、怒、忧、思、悲、恐、惊者,七气也。七情之外,益之以寒热二证,而为九气也。气之为病,男子妇人皆有之,惟妇人血气为患尤甚。盖人身血随气行,气一壅滞,则血与气
...更多

卷三十八 痈疽疔肿门


卷三十八 痈疽疔肿门

  [痈疽疔肿门] 痈疽论治
  夫发背痈疽者,诸方载之备矣。夫痈疽,本乎一证,然受病之所,与外证颇有异焉。盖痈者五脏主里,其气深,故疽皮浓而肿坚。

  温床浓被,尽力房室,或外因风热,生痈,阴滞于阳则生疽。凡此二毒,洒淅恶寒,若有痛处,乃发痈也。脉阴也,速疗。速疗之法,初觉之时,并宜灼艾,痛则灸至痒,痒则灸若不早治,脊痛滋蔓,结成痈疽,却当详其虚实,分其冷热,之,实则泻之,导以针石,灼以艾柱,治法合
...更多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刘恂
(清)惠栋
清·文晟
安阳酒民
宋·郭茂倩
清·王锦季
明·齐东野人
宋·施护
宋·李心传
唐·冯翊
陆人龙
明·霍韬
宋·洪知常
(南朝齐)萧子良著
唐·张又新
老子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