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世医得效方-未知

世医得效方目录:


简介
世医得效方内容细目
序
卷第一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二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四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七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八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九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十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十一 小方科
卷第十二 小方科
卷第十三 风科
卷第十四 产科兼妇人杂病科
卷第十五 产科兼妇人杂病科
卷第十六 眼科
卷第十七 口齿兼咽喉科
卷第十八 正骨兼金镞科
卷第十九 疮肿科
卷第二十 孙真人养生书(节文)

简介


  世医得效方 天历元年 危亦林 公元1328年-1337年

  内容简介:《世医得效方》为元代名医危亦林撰。危氏字达斋,元代江西南丰人。家中五世业医。他自幼好学,弱冠执医,学益备,技益工,所治全活者众。晚年乃依按古方,参之家传,昕夕弗怠,刻苦凡十年,遂编次成书,并于元至正三年(1343)刊行于世。

  本书共20卷,按《圣济总录》十三科名目分类,先简述各科病证于前,再以病证分列方药于后。卷1~10为大方脉杂医科,卷11~12为
...更多

世医得效方内容细目


危氏世医得效方序

世医得效方序

建宁路官医提领陈志序

江西官医提举司牒太医院书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集脉说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集病说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集证说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集治说

...更多

序


危氏世医得效方序

  语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医何以贵世业也?谓其更尝多,而险危剧易皆得之耳闻目见,较之臆决尝试者,得失何啻倍蓰。且药进医手,而方传古人,古方之行于世者何算,一证而百方具,将为所适从哉。夫病者悬命医师,方必对脉,药必疗病,譬之抽关启钥,应手而决,斯善之善有矣。若中无定见,姑徐徐焉取古方历试之,以庶几一遇焉。虽非有心杀人,而人之死于其手者多矣。医所以贵专门,方所以贵经验也。南丰危亦林,先世遇古名医董奉远乃取平昔所用古方,验而无失者,并与其祖、父以来得之师授者,类萃成书,仿《圣济
...更多

卷第一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一\大方脉杂医科] 集脉说
  人之有生,血气顺则周流一身,脉息和而诸疾不作,气血逆则运动滞涩,脉息乱而百病生。然脉之精微,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故西晋王叔和犹为切虑。凡诊之际,须澄神静虑,以呼吸息数,定病患之脉候。两手各三部,分为寸、关、尺。左三部正脏心、肝、肾,小肠、胆与膀胱为腑;右三部正脏肺、脾、命,大肠、胃与三焦为腑。每部浮按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又沉按消息之。浮以诊其腑,见六腑之盛衰;沉以诊其脏,见五脏死生盈虚;中则诊其胃气。盖胃为水谷之海,人以食为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每三部
...更多

卷第二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 伤风

  治足太阳膀胱经伤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洒洒恶风,翕翕然发热,鼻鸣干呕。又太阳证宜汗,其人失血及下利,则频与服,使体润,连日当自解。桂枝(去皮)芍药(各三两)甘草(一两)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掰破,共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或升

  [卷第二\大方脉杂医科] 伤风

  治足阳明胃经伤
...更多

卷第三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调中快气。治心腹刺痛,利三焦,顺脏腑。香附子(炒,去毛,十两)乌药(去心,五两)粉草(炒,二两)缩砂(去壳,二两)上为末。每服一钱。紫苏叶三皮,盐少许,沸汤调下,不拘时候。大便气秘,橘皮汤下。亦

  [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 诸气

  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无味,嗜卧减食。又治胃痹留饮,噫醋闻酸,胁下支结,常觉努闷。及中寒咳逆
...更多

卷第四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四\大方脉杂医科] 诸积
  三棱煎丸

  治脾虚为肉食所伤,停久不散,作为腹满膨痛,或泄泻。每服三十五丸,淡姜汤(方见诸气类。)

  阿魏丸

  治脾胃怯弱,食肉食面,或食生果,停滞中焦,不能克化,致胀满腹疼,呕恶不食利或秘。阿魏(酒浸化)官桂(不见火)蓬术(炮)麦(炒)神曲(炒)青皮(去白)萝卜子(炒)上为末,和匀,用薄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
...更多

卷第五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 脾胃
  丁沉透膈汤

  治气满不快,饮食不入,胸膈痞闷,或时膨胀,腹中刺痛等证。丁香(五钱)沉香(五钱)木香(五钱,并不见火)人参(去芦,半两)青皮(去白)神曲果仁藿香叶(去土)术(去芦,炒)麦(炒)香附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红枣一枚同煎,去滓,热服。又方,治气满不见呕

  谷神嘉禾散

  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
...更多

卷第六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六\大方脉杂医科] 下痢

  神术散

  治胃经伤风,自汗,小便难,下痢。(方见咳嗽类。)

  露宿汤

  治风痢、纯下清血。杏仁(七个,去皮尖)苦木疮(一掌大)乌梅(二个)草果(一个)酸石榴皮(半个)青皮上锉散,作一剂,水二碗,生姜三片,煎七分,露星一宿,次早空腹服。

  胃风汤
...更多

卷第七 大方脉杂医科


  [卷第七\大方脉杂医科] 消渴

  澄源丹

  治气实血虚,热在上焦。心烦燥渴,引饮无度,小便数,昼夜一二十行,有麸片甜者。此疾多得之饮啖炙爆,日就羸瘦,咽喉唇口焦燥,吸吸少气,不能多语,两脚酸。食倍于常,不为气力。牡蛎粉苦参密陀僧知母水银(以白蜡半钱结)栝蒌根(一两)黄丹(一两,与水银上为末。男子用雌猪肚一个,女人用雄猪肚一个,入药在内,以线缝定,用绳缚在新砖上,为丸

  真珠丸<
...更多
123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晋·陶潜
宋·林洪
储华谷
清·郑方坤
唐·刘肃
晋·陆机
(清)俞蛟
汉·黄玄锺
后魏·菩提流支
(北宋)王巩撰
(宋)灌圃耐得翁
清·黄宗羲
清·冯泌
(后晋)刘昫
宋·朱淑真
赵汝珍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