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後漢紀校注-(晉)袁宏,周天游 校注

後漢紀校注目录:


前言
凡例
原序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一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二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三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四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五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六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七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八
後漢孝明皇帝紀上卷第九
後漢孝明皇帝紀下卷第十
後漢孝章皇帝紀上卷第十一
後漢孝章皇帝紀下卷第十二
後漢孝和皇帝紀上卷第十三
後漢孝和皇帝紀下卷第十四
後漢孝殤皇帝紀卷第十五
後漢孝安皇帝紀上卷第十六
後漢孝安皇帝紀下卷第十七
後漢孝順皇帝紀上卷第十八
後漢孝順皇帝紀下卷第十九
後漢孝質皇帝紀卷第二十
後漢孝桓皇帝紀上卷第二十一
後漢孝桓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二
後漢孝靈皇帝紀上卷第二十三
後漢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四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六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三十
附錄一:後漢紀佚文
附錄二:袁宏傳及其軼事
附錄三:歷代著錄及雜論
附錄四:序跋
引用書目

前言


  一

  袁宏字彥伯,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成帝咸和三年(公元三二八年)出生于一個世族家庭。他的七世祖袁滂曾任東漢靈帝時的司徒,六世祖袁渙任過曹魏的郎中令,其後「袁氏子孫世有名位」。然而在袁宏年少的時候,其父臨汝令袁勖去世,家道因之中衰,他不得不以運租自業。由于一個偶然的機遇,袁宏以他的詠史詩受到謝尚的賞識,故于謝尚任安西將軍、豫州刺史時,特聘其參議軍事,從此踏上仕途。以後遷任大司馬桓溫府記室,因桓溫重其文筆快捷典雅,遂專綜書記。但是袁宏不滿意桓溫的專橫跋扈和圖謀篡逆,因而于著文或談
...更多

凡例


  一、本書的校勘,以清康熙蔣國祚、蔣國祥兄弟刊本為工作底本,用果親王、陳澧手校的明嘉靖黃姬水本、馮班手校的明萬曆南京國子監本、清光緒廣東學海堂本、龍溪精舍叢書覆校蔣氏本、四部叢刊影明本與之相較。迷信古書,不敢輕改一字,其蔽失之陋;遇所不解,奮筆隨意改竄,其蔽失之妄。故整理古籍一要慎重細致,二要當改則改。為了使當校改者盡量得到校改,而即使出現紕漏,也使讀者有糾正的可能,特作如下處理:凡底本不誤,他本訛誤者,一律不出注;其文字有重要不同,且具參考價值者,則出注。凡可直接改正者,逕改之,並於注中說明;疑而不能決者,亦於注中提出傾向性意見。...更多

原序


  予嘗讀後漢書,煩穢雜亂,睡而不能竟也。聊以暇日,撰集為後漢紀。其所綴會漢紀〔一〕、謝承書、司馬彪書、華嶠書、謝忱書、〔二〕漢山陽公記、漢靈獻起居注、漢名臣奏,旁及諸郡耆舊先賢傳,凡數百卷。前史闕略,多不次敘,錯謬同異,誰使正之?經營八年,疲而不能定。頗有傳者,始見張璠所撰書,其言漢末之事差詳,故復探而益之。

  〔一〕 四庫提要以為此「漢紀」,「蓋指荀悅之書涉及東漢初事者」,甚謬。按此「漢紀」,實乃「漢記」之誤,即東觀漢記也。袁紀卷首雖接續荀紀言西漢末史事,而行文絕無相襲之處,一閱即可知。而東觀漢記乃
...更多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一



  孝景帝生長沙定王發。武帝世,諸侯得分封子弟〔一〕,以泠道縣舂陵封發中子買,為舂陵節侯。買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皇帝。元帝時,節侯之孫孝侯以南方卑溼〔二〕,請徙南陽。於是以蔡陽白水鄉為舂陵侯封邑,而與從昆弟鉅鹿君及宗親俱徙焉。湖陽人樊重女曰歸都〔三〕,自為童兒,不正容不出於房。南頓君聘焉,生齊武王縯、魯哀王仲、世祖、〔湖陽〕、新野、寧平公主〔四〕。

  〔一〕 漢書主文偃傳曰:「偃說上曰:『古者諸侯地不過百里,彊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
...更多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二


  二年(甲申、二四)

  春正月,公到薊。王郎購公十萬戶,薊中驚恐,言郎使者方至,太守已下皆出城迎。公見官屬議,耿弇曰:「今兵從南方來,不可南行。上谷太守耿況,〔即弇父也〕;漁陽太守彭寵,公邑人也〔一〕。發此兩〔郡〕(都)控弦彊弩萬騎〔二〕,所向無前,邯鄲不足平也。」公曰:「卿言善!」時公官屬盡南方人,莫有欲北者,皆曰:「死南首,奈何北行?」公指弇曰:「是我北道主人。」公駕出,官屬不盡相及,弇與公相失。道路擾攘,皆欲擊公,銚期奮戟在前,嗔目叱之。至城門,已閉矣,攻之得出。兼晨夜,蒙霜雪,所過城
...更多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三


  建武元年(乙酉、二五)

  春正月,鄧禹攻安邑。

  王匡、成丹、劉均等合兵十餘萬,共擊禹。禹與戰不利,驍騎將軍樊崇臨陣死。會日暮,兵疲,韓歆及諸將見戰敗而敵盛,皆諫禹,欲夜去,禹不聽。明且癸〔亥〕(丑),匡等以六甲窮日不出〔一〕,禹得益治兵。敕軍中曰:「匡等雖出,無妄動,令至營下乃擊。」匡等悉至,禹鼓而並進,大破之,斬劉均、河東太守楊寶,遂定河東。禹承制拜軍祭酒李文為太守,悉更置令鎮撫之。

  〔一〕 鈕永建曰:「鄧禹傳『癸丑』作『癸亥』
...更多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四


  二年(丙戌、二六)

  春正月甲子朔,日有蝕之。本志曰〔一〕:「日者陽精,人君之象也。君道虧,故日為之蝕。諸侯順從,則為王者。諸侯專權,則疑在日〔二〕。於是在危十度〔三〕,齊之分野,張步未賓之應也。」

  〔一〕 天游按:諸家後漢書中堪稱「本志」者,唯東觀記可當之。范書蔡邕傳載,邕作「靈紀及十意,又補諸列傳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亂,湮沒多不存」。意即志也,因避桓帝諱,故作意。李賢注引邕別傳曰:「有律歷意第一、禮意第二、樂意第三、郊祀意第四、天文意第五、車服意第六。」
...更多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五


  五年(己丑、二九)

  春二月丙午,大赦天下。

  周建兄子誦以垂惠降,劉紆、周建、蘇茂走下邳,建道死。

  封孔子後孔安為殷紹嘉公。

  初,彭寵徵書至潞縣,有火災城中飛出城外,燔千餘家,殺人甚多。寵堂上聞蝦蟆聲在爐火下〔一〕,鑿地求之,無所得。數有變怪,卜筮及望氣者皆言當從中起。寵以其從弟子后、蘭卿本上府所使來,故不相親也,令將屯於外。

  〔一〕 范書彭寵傳注引東觀記,「爐火」作「火爐」,袁
...更多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六


  七年(辛卯、三一)

  春正月丙申,詔天下繫囚非殊死者,一切勿治。

  是時海內新安,民得休息,皆樂吏職而勸農桑,風俗和同,人自修飾。上惟王莽偽薄之化,思有以改其弊,於是黜虛華,進淳朴,聽言觀行,明試以功,名實不相冒,而能否彰矣。又念前世,園陵太盛,王侯吏人,轉相倣競。乃下詔曰:「世俗不以厚〔葬〕(薄)為鄙陋〔一〕,富者過奢,貧者殫財,刑法不能禁〔二〕,禮義不能止,倉卒以來,乃知其咎。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薄葬送終之義。」

  〔一〕 據果
...更多

後漢光武皇帝紀卷第七


  十三年(丁酉、三七)

  春正月戊子,詔曰:「往年敕郡國,勿因計吏有所進獻,今故未止,非徒勞役,道途所過未免煩費。已敕太官勿復受。其遠方食物乘輿口實可以薦宗廟者,即如舊制。」時有獻善馬,日行千里,寶劍直百金。馬以駕鼓車,劍以賜騎士。上雅性不喜聽音樂〔一〕,手不持珠玉,征伐常乘革車用事而已。及公孫述平,傳送鼓師葆車〔二〕,然後乘輿器服漸備物焉。

  〔一〕 東觀記曰:「召譚,拜議郎給事中。上每宴輒令鼓琴,好其繁聲。」袁紀上文亦同。則光武未嘗不喜聽音樂也。乃國家草創
...更多
1234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太贤
唐·杜朏
唐·孙棨
(清)叶德辉
清·冯承辉
明·高濓
明·熊三拔
清·沈定均
清·袁焯
唐·李德裕
(宋)叶绍翁撰
(晋)嵇含
五代·刘昫
(清)上海毛祥麟对山
元·杜本
(明)余邵鱼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