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明季北略-清·计六奇

明季北略目录:


卷一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始、至四十八年庚申止
卷二 天启元年辛酉始、至七年丁卯止
卷三 天启七年丁卯八月至十二月
卷四 崇祯元年戊辰
卷五 崇祯二年己巳
卷六 崇祯三年庚午
卷七 崇祯四年辛未
卷八 崇祯五年壬申
卷九 崇祯六年癸酉
卷十 崇祯七年甲戌
卷十一 崇祯八年乙亥
卷十二 崇祯九年丙子
卷十三 崇祯十年丁丑
卷十四 崇祯十一年戊寅
卷十五 崇祯十二年己卯
卷十六 崇祯十三年庚辰
卷十七 崇祯十四年辛巳
卷十八 崇祯十五年壬午
卷十九 崇祯十六年癸未
卷二十 崇祯十七年甲申
卷二十一 崇祯十七年甲申(续)
卷二十二 崇祯十七年甲申(续)
卷二十三 补遗
卷二十四 五朝大事总论

卷一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始、至四十八年庚申止


  大清朝建元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大清朝建元天命,指中国为南朝,黄衣称朕,是为太祖。然是时犹称后金,后改大清。太祖登极凡十一年,至天启六年丙寅八月初十日止。

  附记:康熙三年孟夏四日,先君子曰:予壮年时有华道士云:江右张真人北都建醮,伏坛久之,见天上诸神俱不在,惟关圣一人守天门而已。真人问诸神安在?圣曰:今新天子出世,诸神下界拥护矣。真人曰:圣何不往?圣曰:我受明朝厚恩,故不去。时神宗季年,天下犹晏如不信其说。至是始验。

  是时灾异略载于纪异中,而犹有一二可志者。犹忆万历四十二年甲寅。
...更多

卷二 天启元年辛酉始、至七年丁卯止


  沈阳陷

  总兵贺世贤驻沈阳。正月大兵数万骑抵浑河,昏候报渡河近城矣。世贤大惊,备火药于堞间,登城望大兵尚离城四里即命发炮,未伤一骑而火药已尽。须臾围城。次日副总戎尤世功率万人出战,杀伤过半而返。坚守不出,经略袁应泰得报,命参将王世科率五千人赴援,敌将哈都杀之,军尽降。攻围十日北门破,世贤启西门单骑走,不数里至双溪,遇李永芳哨骑五百,遂请降。与永芳同马入沈阳城。大兵授副总兵。沈阳既陷,大清以此城为王都号曰沈京。

  辽阳陷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日,辽阳陷。先是,经略
...更多

卷三 天启七年丁卯八月至十二月


  信王登极(天启二年九月二十二日封信王)

  御讳由检,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十二月生,光宗第五子熹宗嫡弟,初封信王。天启六年,王年十七矣。魏忠贤欲封国以远之,劝熹宗命王出府成婚。六月,选中大兴县民周奎女,年十六岁,三月二十八日子时生,闰六月钦天监奏信王婚礼,择十一月二十五日卯时搬移。十二月初十日午时尚冠。十六日纳征发册。二十二日安床。明年正月二十七日开面。二月初三卯时亲迎,即所娶殉节圣母也。丁卬八月十八日,熹宗疾笃,内谕奉圣夫人客氏,子侯国兴,拟封伯爵,即行具奏。十九日,魏忠贤与群臣议垂帘居摄,宰相施凤来曰:居摄远
...更多

卷四 崇祯元年戊辰


  思宗烈皇帝

  思宗,光宗之子,熹宗之弟也。丁卯八月即位,戊辰,改元崇祯。自太祖戊申建元洪武,迄今戊辰,共二百六十载。帝在位十七年,甲申之变,以身殉国,宏光朝礼部尚书顾锡畴议谥庙号思宗烈皇帝,周皇后为孝节皇后。忻城伯赵之龙言思非美字。乙酉二月,礼臣管绍宁请改谥毅宗烈皇帝。大清朝摄政王入燕,命明之词臣中允李明睿议谥号。明睿谥帝为怀宗端皇帝,周皇后为烈皇后。故大清纪则称怀宗,从时宪也。而草野无知,或称思宗,又简称毅宗者,传旧闻也。顾锡畴,苏之昆山人;管绍宁,常之武进人;李明睿,江右南昌人。

...更多

卷五 崇祯二年己巳


  刘懋请裁驿递(懋,兵科左给事)

  初上即位,励精图治,轸恤民艰,忧国用不足,务在节省。给事中刘懋上疏,请裁驿递,可岁省金钱数十余万。上喜,着为令,有滥予者,罪不赦。部科监司,多以此获遣去。天下惴惴奉法。顾秦、晋士瘠,无田可耕,其民饶膂力,贫无赖者,藉水陆舟车奔走自给,至是遂无所得食,未几,秦中叠饥,斗米千钱,民不聊生,草根树皮,剥削殆尽。上命御史吴牲赉银十万两往赈,然不能救。又失驿站生计,所在溃兵煽之,遂相聚为盗,而全陕无宁土矣。给事中许国荣、御史姜思睿等知其故,具言驿站不当罢,上皆不允,众共切齿于懋,呼其
...更多

卷六 崇祯三年庚午


  志异

  正月辛巳朔,京师大风,霾昼晦。三月,威鼎自鸣,荧惑入井分,退而复留,又入鬼宿。五月二十二日辛丑,海丰县有石围数丈,高丈余,忽移五十余步。

  昼晦异矣,元旦昼晦,尤异之甚,殆天地否塞之会乎?故首书之。

  陕盗王子顺苗美

  正月,陕西边盗王子顺苗美连逃兵众至四千,掠绥德,南围韩城,总督杨鹤、巡抚刘广生击败之。贼遁,复犯清涧,官兵追逐,贼走西川。先是,万历时朝廷念西军劳苦,预给三月粮,以为常。至是,秦旱,粟腾贵,军饷告匮,往往哗溃,亡
...更多

卷七 崇祯四年辛未


  黄道周疏  黄道周,号石斋,福建镇海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庶吉士,历侍读学士,有遵旨明切具奏疏。其略曰:臣观迩年以来,诸臣所目营心计,无一实为朝廷者。其用人行事,不过推求报复而已。自庚午春月以来,盛谈边疆,实非为陛下之边疆,不过为逆党而翻边疆,使诸芟锄逆党者,无端而陷边疆之内,至于边疆之要塞利害进退取舍,实无一言及之者。辛未春月而后盛言科场,实非为陛下之科场,不过为仇隙而翻科场。使诸素无仇隙者,无端而陷科场之内,至于科场之源流清浊屈折难易,实无一言及之。

  又云:臣观万历末年林下诸臣,如邹元标、赵南星等二十余
...更多

卷八 崇祯五年壬申


  元旦异雪

  元旦,雪积旬,厚至四五尺。飞檐邃阁,有巨人面形须眉毕具,及人马交驰迹,识者占兵戈之象焉(出邑录)。

  贼流秦、晋

  正月朔己亥,大风霾,延绥贼伪米商入宜君县,陷之,复陷保安、合水,流入山西者,陷蒲州、永宁、大掠四出。山西巡按罗世锦,归咎于秦,谓以邻为壑,给事中裴君锡,晋人也,上言请责成秦之抚镇,驱之回秦而后再议剿抚,当事无识如此。

  昔米元章为令,邑有蝗,百姓驱之出境,邻令怒其害已。元章移牒戏曰:敞邑既能驱去,贵县何不驱来,
...更多

卷九 崇祯六年癸酉



  周延儒罢相  先是元年三月,周延儒为礼部右侍郎。二年十二月入阁办事。至是正月,为宣府阅视太监王坤所劾。上疏乞罢。不允。左副都御史王志道上言:王坤内臣,不宜侵辅臣。上诏郡臣于平台,谓志道曰:遣用内臣,原非得已,朕言甚明。何议之多也。昨王坤之疏状,朕已责其诬妄,乃廷臣举劾,莫不牵引内臣。岂处分各官,皆为内臣耶?志道奏曰:王坤直劾辅臣,举朝皇皇,为纪纲法度之忧,臣为法度惜,非为诸臣地也。上曰:廷臣于国家大计,不之言,惟因内臣在镇,不利奸弊,乃借王坤疏要挟朝廷,诚巧佞也,因诘志道者再。延儒曰:志道非专论内臣,实责臣等溺职,
...更多

卷十 崇祯七年甲戌


  袁继咸论谪言官  正月谪给事中李世祺于外,以劾大学士湿体仁、吴宗达也。山左提学袁继咸上言曰,养凤欲鸣,养鹰欲击,今鸣而箝其舌,击而绁其羽,朝廷之于言官。何以异此;使言官括囊无咎,而大臣无一人议其后。大臣所甚利,忠臣所深忧,臣所为太息也。且皇上乐听谠言而天下误以攻弹大臣,为天子所厌闻,其势将披靡不止也。上以越职言事,切责之。

  袁继咸论拜内官

  总理太监张彝宪,请入觐官投册以隆体统,许之。时二月也。袁继咸上言曰:士有廉耻,然后有风俗,有气节,然后有事功。今诸臣未觐天子之光,先拜内臣之座
...更多
123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司空图
赵构
清·周颐
宋·严羽
明·何乔新
宋·李昌龄
全義李
(明)叶向高 等纂修
赵弼撰
三国魏·邯郸淳
战国齐·公羊高
清·李调元
钱泳
清·冯昌奕
唐·惠详
刘宋·求那跋摩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