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齐民犹珥笔释义


【百里】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宋苏轼《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永公‘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百里之命”。3.亦谓地小。

【齐民】犹平民。《庄子·渔父》:“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齐民。”《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鷄走狗马,弋猎博戏,辞齐民。”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清赵翼《华岗》诗:“同为一齐民,莫呼归长吏。”2.谓治理人民。《韩非子·八经》:“设法度以齐民,信赏罚以尽民能。”宋梅尧臣《访施八评事》诗:“嬾问齐民术,喜看庄叟书。”典

【犹】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珥笔】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輦轂。”李善注:“珥笔,戴笔也。”元耶律楚材《爱子金柱索诗》:“他时辅翊英雄主,珥笔承明策万言。”严复《救亡决论》:“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笔登朝,公卿跬步。”2.指诉讼。宋黄庭坚《江西道院赋》:“江西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笔之民。”金元好问《高平道中望陵川》诗之一:“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车餘泪痕。”典

百里齐民犹珥笔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