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白色的牛。晋王嘉《拾遗记·昆吾山》:“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昆吾之神。”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太原县北有银牛山,汉建武二十一年,有人骑白牛蹊人田,田父訶詰之。”唐司空图《涔阳渡》诗:“两岸芦花正萧颯,渚烟深处白牛归。”2.见“白牛车”。典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步】1. 行走:~兵。~行(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 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 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 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 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6. 古同“埠”,多用于地名。 7. 姓。
【疾】1. 病,身体不舒适:~病。目~。残~。讳~忌医。 2. 一般的痛苦:~苦。 3. 疼痛:~首蹙额。 4. 恨:~恶如仇。 5. 古同“嫉”,妒忌。 6. 弊病,缺点:“寡人有~”。 7. 快,迅速:~步。~走。~进。~驰。~足先得。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风】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