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筹国论释义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成】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  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  3. 变为:长~。变~。  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  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  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  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  8. 十分之一:增产三~。  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  10. 姓。

【筹】1. 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策(a.古代计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b.计策)。~算。~码。略胜一~。竹~。酒~。  2. 谋划:~款。~备。~措。~划。~集。~建。运~。统~。一~莫展。

【国论】1.有关国家大计的言论、主张。《汉书·薛宣传》:“臣闻贤材莫大於治人,宣已有效。其法律任廷尉有餘,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宋王安石《河势》诗:“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2.谓商讨国家大计,发表政见。宋岳飞《乞解枢柄第三札》:“伏念臣滥厕枢庭,误陪国论,贪荣滋甚,补报蔑然,岂惟旷职之可忧,抑亦妨贤之是惧。”3.全国的舆论。宋曾巩《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窃以明德懿亲,在天功而有助;隆名重器,为国论之所归。”4.女真语。尊贵的意思。

不成筹国论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