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令尔饥释义


【曾】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 古同“增”,增加。  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 姓。 | 1.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2. 古同“层”,重(chǒng )。 典

【不令】1.不善;不肖。《诗·小雅·十月之交》:“爗爗震电,不寧不令。”郑玄笺:“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徵。”《左传·宣公十四年》:“寡君有不令之臣达,构我敝邑於大国。”唐元稹《莺莺传》:“慈母以弱子幼女见託,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佚之词!”明杨慎《二伯论下》:“秦繆公不幸而畜此不令之臣,千里而袭人,强贼之行也。”2.没有命令。《孙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孔子家语·好生》:“孔子曰:‘以此观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3.不听从命令。《韩非子·说

【尔】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2. 如此:偶~。不过~~。  3. 那,其(指时间):~时。~后。  4.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5.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饥】1. 饿:~饿。~民。~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餐渴饮。~寒交迫。~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  2.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荒。~馑(灾荒)。

曾不令尔饥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