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逢啮缺话东海释义


【曾】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 古同“增”,增加。  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 姓。 | 1.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2. 古同“层”,重(chǒng )。 典

【逢】1. 遇到:~遇。久别重~。~凶化吉。狭路相~。  2. 迎合,巴结:~迎。~君之恶。  3. 姓。 典

【啮缺】,锋刃破缺。《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絶侧羸文,啮缺卷銋,而称以顷襄之剑,则贵人争带之。”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庄子·天地》:“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北周庾信《奉报穷秋寄隐士》诗:“王倪逢啮缺,桀溺耦长沮。”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高似孙以太史无传,而并疑为鸿蒙啮缺之类。”3.借指隐士。南唐陈陶《锺陵道中作》诗:“曾逢啮缺话东海,长忆萧家青玉牀。”

【话】1. 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说~。会~。对~。情~。~题。  2. 说,谈论:~别。~旧。~柄(话把儿,别人谈笑的资料)。茶~会。

【东】1.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  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 姓。

【海】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5. 漫无目标地:~骂。~找。  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7. 特指中国上海:~派。  8. 姓。 典

曾逢啮缺话东海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