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1. 骑,坐:~马。~车。~客。~警。 2. 趁着,就着:~便。~机(趁着机会)。~势。~兴(xìng)。因利~便。 3.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法。~幂(mì)。~数。 4.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小~。上~。下~。 5. 姓。 | 1.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舆。千~之国。 2. 古代称四为乘:~矢。~壶。“以~韦先牛十二犒师”。 3. 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野~。
【运】1. 循序移动:~行。~动。~转(zhuàn )。 2. 搬送:~输。~载。~营(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力。~销。空~。海~。 3. 使用:~用。~算。~笔。~筹(制定策略)。 4.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气。命~。幸~。国~。 5. 南北距离:广~百里。 6. 姓。
【以】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
【跃鳞】。晋陶潜《<游斜川诗>序》:“魴鲤跃鳞於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2.指游动的鱼。唐喻坦之《春游曲江》诗:“曲岸藏翘鷺,垂杨拂跃鳞。”宋戴复古《舟中》诗:“密树藏飞翮,平波见跃鳞。”3.比喻人奋发有为。唐李白《古风》之一:“羣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湖水之梦
乘运以跃鳞这句诗,通过鱼的跳跃来比喻文人在笔触舞动间浑然天成的创作状态。“跃鳞”一词十分传神,既表现出鱼儿在大自然之中由“静”到“动”之间的力与美,又让人想到文人在工作时,既有内驱力驱动创作,又依托于外在因素来提升作品的价值。
难得那样
诗中所表达的“乘运以跃鳞”,是试图将文学的创作过程与大自然之间进行一个有机的融合,并且其中透露出一种崇尚大道理念。笔者认为,这种意境在现今社会也同样重要,吸收天地之灵气,方能沐浴了然、独具匠心的艺能。
疯疯癫癫的傻瓜
乘运以跃鳞,形容文章充满活力,富有激情。诗人用这句话法状意,运用神比、以象征的方式,表现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迸发的信心和激情。这一句话极富匠心,除了准确表达了作者意图,并且可以生动地比喻出文学创作的意义。
浅唱轻蓝
乘运,运势之意,指作文时自身的灵感得到了天时地利的配合,文思泉涌。以跃鳞来比喻这种状态,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跃”,是代表着那种奋起的力量,“鳞”,则暗含那种欲脱俗的姿态。乘运以跃鳞,总的来说,是十分精彩的比喻。
忐忑的心
乘运以跃鳞,形容创作时的状态,“乘运”表状写作者的运气已经饱满而能够披荆斩棘,比作鱼跃龙门寻求升华,“跃鳞”一词所蕴含的也是东山再起和不甘平庸的精神,督促着文学作品必须追求升华和回归真正的本色。这种情绪,也正是坚持不懈,耐心创作,不断进取,下笔如有神的艺术家、人才所必需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