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漕七闽释义


【持】1. 拿着,握住:~笔。~枪。~牢(把稳)。  2. 遵守不变:坚~。~久。~操(保持节操)。~之以恒。  3. 主张,掌管:主~。~平。~国。~重。~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4. 对待,处理:~身(对待自己)。~盈。~胜。  5. 扶助:支~。撑~。

【节】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  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  6. 礼度:礼~。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  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  10. 略去,简略:~选。~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

【漕】◎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粮。~河。~渠。~船。

【七闽】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宋苏轼《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诗:“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剪灯新话·三山福地记》:“时有陈有定据守福建,七闽颇安。”清张尚瑗《仙霞关》诗:“七闽路与中原通,怪事咄咄惊天公。”典

持节漕七闽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