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1.头和翅膀上的羽毛为红色的凤鸟。《禽经》“鸞”晋张华注:“首翼赤曰丹凤。”唐元稹《桐花》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丐仙》:“俄见朝阳丹凤,啣一赤玉盘,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颈屹立。”2.喻下达诏书的使者。亦指诏书。南朝梁简文帝《汉高庙赛神》诗:“白云苍梧去,丹凤咸阳来。”唐黄滔《贺清源仆射新命》诗:“二天在顶家家咏,丹凤衔书岁岁来。”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九重天上声名重,紫泥封已传丹凤。”3.指丹凤城或丹凤阙、丹凤门、丹凤楼。亦借称帝都、朝廷。唐东方虬《昭君怨》诗之二
【案】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 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 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 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5. 同“按”。
【明分】1.明确积分。《商君书·修权》:“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荀子·富国》:“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羣矣。”《尸子·发蒙》:“正名以御之,则尧舜之智必尽矣;明分以示之,则桀紂之暴必止矣。”2.明确的本分。《后汉书·列女传·庞育母》:“怨塞身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显然;分明。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二七出:“它明分欺负下官!”
【曙色】◎曙色shǔsè[lightofearlydawn]破晓时的天色从窗口透进了灰白的曙色当曙色开始照到西边最高的峰顶时,他的人马还走在相当幽暗的群山之间。——姚雪垠《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