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耆老步跹跹释义


【道】1.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2.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4.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8.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9. 用

【旁】1. 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  2. 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  3. 广,广泛:~征博引。  4. 邪、偏:~门左道。  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 ◎ 古同“傍”,靠。

【耆老】◎耆老qílǎo[agedperson]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步】1. 行走:~兵。~行(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  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  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  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  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6. 古同“埠”,多用于地名。  7. 姓。

【跹跹】亦作“蹮蹮”。1.舞貌。晋左思《蜀都赋》:“紆长袖而屡舞,翩躚躚以裔裔。”一本作“僊僊”。晋葛洪《抱朴子·酒诫》:“於是口涌鼻溢,濡首及乱;屡儛蹮蹮,舍其坐迁;载号载呶,如沸如羹。”宋叶适《哭郑文》诗之三:“后生无復见,媚学谩蹮蹮。”清钮琇《觚賸续编·狨》:“白昼大都,聚人索钱,操刀学割,屡舞躚躚。”2.犹蹒跚。宋王令《谢客》诗之二:“蹮蹮出何为?奄奄归就卧。不知身所谋,徒与俗相和。”3.相得貌。唐柳宗元《问答》:“尧舜之修兮,禹益之忧兮,能者任而愚者休兮。蹮蹮蓬藋,乐吾囚兮。”韩醇注:“蹮蹮,相得貌。”

道旁耆老步跹跹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