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封百里远释义


【提封】1.通共;大凡。《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曰:“《广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大凡,诸凡也……都凡与提封一声之转,皆是大数之名。提封万井,犹言通共万井耳。”《汉书·食货志上》:“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2.犹版图,疆域。隋薛道衡《老氏碑》:“牂牱、夜郎之所,靡汉、桑乾之地,咸被声教,并入提封。”《旧唐书·东夷传·高丽》:“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明郑若庸《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剪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百里】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宋苏轼《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永公‘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百里之命”。3.亦谓地小。

【远】1.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2. 时间长:~古。~祖。长~。永~。  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4. 深奥:言近旨~。  5. 姓。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提封百里远的用户点评


乱世的缘

2024-05-30 04:57:57

提封百里远,言者欲超越尘埃,放眼千秋万代。远处的风景似乎在诗人眼中显得更为诱人,离开眼前琐碎,向远方延伸,表达出对未知世界和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巧克力梦想家

2024-05-29 06:48:21

提封百里远,封锁之界限,挣脱束缚,宛如飞鸟翱翔云天,浩浩荡荡勇往直前。展现出作者坚定的决心与远大的抱负,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

忧郁的夜猫子

2024-05-26 12:09:41

提封百里远,似对生命及世界之辽阔的深切感慨。既有挣脱束缚之欲,亦暗藏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折射出诗人内心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与忧虑。

沧桑岁月

2024-05-26 11:19:57

提封百里远,此诗表现出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渴望。封,有限界、封锁之意,暗示了诗人欲突破界限,超越自我,勇敢向前迈进的决心和行动。通过“百里远”,展示了诗人心灵的深沉和博大,同时也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渴求。

Marky Mark

2024-05-26 02:39:46

提封百里远,似乎提示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与境界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世界的拓展与开拓的岀发之意。提倡择善而从,欲往更高更远处探究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