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迅】1.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尔雅·释畜》“絶有力,奋”晋郭璞注:“诸物有气力多者,无不健自奋迅,故皆以名云。”晋干宝《搜神记》卷三:“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唐刘禹锡《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猜鹰屡奋迅,惊麏时跼跳。”宋苏轼《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羈。”赵朴初《寿阳曲·锡兰纪游》:“僧伽罗奋迅狮儿多健武,却别有一股媚嫵。”2.精神振奋,行动迅速。《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唐王维《老将行》:“汉兵奋
【两】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耳】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 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 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 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 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