盍置诸左右兮观省昭揭释义


【盍】1. 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各言尔志?”  2. 何故,为何:“~不出从乎?君将有行”。  3. 合,聚合:~簪(“勿疑朋~~。”意思是待人不疑心,朋友就会聚合而疾来)。

【置】1. 放,摆,搁:安~。布~。~放。~身。位~。~信。~评。~疑。~辩。推心~腹。~若罔闻。~之度外。  2. 设立,设备:装~。设~。  3. 购买:添~。~办。~备。~买。

【诸】1. 众,许多:~位。~君。~侯。  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3. 犹“之”:“能事~乎?”。  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6. 姓。

【左】1. 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与“右”相对:~手。~方。~右。~膀右臂。  2. 地理上指东方:山~。江~。  3.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派。~翼。~倾。  4. 斜,偏,差错:~脾气。~嗓子。  5. 降低官职:~迁。  6. 古同“佐”,佐证。  7. 姓。

【右】1. 面向南时,西的一边,与“左”相对:~手。~边。  2. 地理上指西方:山~。江~。  3.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倾。~派。~翼。  4. 古代称等级高的:~族。~职。无出其~(没有高过它的)。  5. 崇尚,重视:“窃以~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  6. 古同“侑”,劝酒,劝食。  7. 古同“佑”,帮助,偏袒。

【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观省】1.观察;观看。《后汉书·郑玄传》:“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宋王禹偁《<皇华集>序》:“古者天子五载一廵狩,肆覲群后,观省风俗,黜陟幽明而已。”2.反观内省。《书·酒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蔡沉集传:“言尔能常常反观内省。”宋苏轼《答李端叔书》:“讁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明何景明《杂器铭十首》序:“君子察名绎义,则而象之,所以益德也;著之铭章,以时观省,所以闲邪也。”

【昭】1. 光明:~明。~~(a.明亮的样子,如“日月~~”;b.明白事理。如“贤者以其~~,使人~~”)。  2. 明显,显著:~著。~彰。~布。~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

【揭】1.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锅。~幕。  2.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露。~发。~底。~穿。~短。~晓。  3. 高举:~竿而起。  4. 标示:~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示。  5. 扛,持。  6. 姓。 | ◎ 提起衣裳:~衣涉水。

盍置诸左右兮观省昭揭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