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汗天中发释义


【涣汗】1.喻帝王的圣旨、号令。《宋书·范泰传》:“是以明詔爰发,已成涣汗,学制既下,远近遵承。”宋王安石《免参政上两府启》:“虽已陈情而恳避,犹疑涣汗之难迴。”康有为《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序》:“皇上乾纲独揽,号令如雷霆,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片纸涣汗,督抚贯行。”2.指发号施令。清魏源《次韵前出塞》之六:“涣汗九万里,荣辱非一彊。”李大钊《大哀篇》:“彼等见夫共和国有所谓政党者矣,於是乌合之众,各竪一帜,以涣汗人间。”参见“涣汗大号”。3.犹流布。《文选·刘孝标<辨命论>》:“星虹枢电,昭圣德之符

【天中】1.天的中央。汉王充《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北周王褒《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裴松之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发】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2. 放,射:~射。百~百中。焕~。  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4. 散开,分散:~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6. 打开,揭露:~现。~掘。  7. 产生,出现:~生。~愤。奋~。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面。  9. 显现,显出:~病。~抖。~憷。  10. 开始动作:~动。  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

涣汗天中发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