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自鼓薰风曲释义


【花】1.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2.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  3.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  4.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  5.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  6.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  7. 混

【前】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  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  3. 顺序在先的:~五名。  4. 向前行进:勇往直~。

【自】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2. 从,由:~从。~古以来。  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鼓】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  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  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  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  5. 高起,凸出:~包。~胀。  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典

【薰风】1.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明李东阳《天津八景》诗之四:“层轩南向坐薰风,极目平畴远近同。”陈毅《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解放寧沪吾道东,大军整肃胜薰风。”2.相传舜唱《南风歌》,有“南风之薰兮”句,见《孔子家语·辩乐》。后因以“薰风”指《南风歌》。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於元后,‘烂云’歌於列臣。”宋苏轼《东阳水乐亭》诗:“鏗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弦

【曲】1. 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笔(❶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❷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肱而枕。~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  4. 偏僻的地方:乡~。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霉。  6. 姓。 |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  2. 歌的乐调:~调(diào)。~谱。异~同工。~高和(hè)寡。

花前自鼓薰风曲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