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虏无仁义释义


【胡虏】秦汉时称匈奴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汉书·晁错传》:“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汉书·王莽传中》:“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无异口中蚤蝨。”唐李白《子夜吴歌》之三:“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宋岳飞《满江红·写怀》词:“壮志飢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明王琼《双溪杂记》:“当流贼内乱之时,而胡虏不侵,犹能支也;设使胡虏又大举入寇,李公等必束手无策矣。”太平天囯杨秀清萧朝贵《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予惟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

【无】◎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典

【仁】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

【义】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  3. 情谊:~气。恩~。~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  5. 指认为亲属的:~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  7. 姓。

胡虏无仁义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