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纩皆由一主温释义


【挟纩】1.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纊。”杜预注:“纊,绵也。言説(悦)以忘寒。”晋潘岳《马汧督诔》:“霑恩抚循,寒士挟纊。”明梅鼎祚《玉合记·逆萌》:“管取春温如挟纊,组练三千。”清秋瑾《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貔貅海上军容壮,冒雪凌霜如挟纊。”2.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造绵》:“其治丝餘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纊。”

【皆】◎ 全,都:~大欢喜。人人~知。放之四海而~准。

【由】1. 原因:原~。事~。理~。~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 自,从:~表及里。~衷(出于本心)。  3. 顺随,听从,归属:~不得。信马~缰。  4. 经过,经历:必~之路。~来已久。  5. 凭借:~此可知。  6. 古同“犹”,尚且,还。  7. 古同“犹”,犹如,好像。  8. 姓。 典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主】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人。物~。失~(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张。~见。~意。~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自~。~持。~宰。~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次。~要。~力。~将(jiàng)。  6. 预示:早霞~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神~。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

【温】1. 不冷不热:~带。保~。降~。~泉。~和。~床。  2. 性情柔和:~柔。~存(抚慰体贴)。~情。~顺。~静。~良。~文尔雅。  3. 稍微加热:把酒~一下。  4. 复习:~习。~故而知新。  5. 古同“瘟”。  6. 姓。

挟纩皆由一主温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