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螭尽醉兮君血干释义


【蛟螭】犹蛟龙。亦泛指水族。汉扬雄《羽猎赋》:“探巖排碕,薄索蛟螭。”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称王》:“倚天长剑泣蛟螭,那怕金垒汤池。”章炳麟《印度人之观日本》:“日本文化安所受之?儒书文艺近取支那,佛教乃自印度迆入,无二国者,日本则终古为蛟螭蜃蛤耳。”参见“蛟龙”。2.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蛟螭露笋簴,縞练吹组帐。”清唐孙华《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3.指形似蛟龙的拐杖。唐韩愈《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明李

【尽醉】醉酒。唐杜甫《雨过苏端》诗:“浊醪必在眼,尽醉攄怀抱。”《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伯酒量极高的,当日同先君吃半夜,今日也尽醉纔好。”汉

【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君】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典

【血】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统。~缘。  3. 喻刚强热烈:~性。~气方刚。 | ◎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干】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  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兮”。  7. 个数:若~。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豆腐~。  9. 枯竭,尽净:~尽。~杯。  10. 徒然,白白地:~着急。  11. 指没有血

蛟螭尽醉兮君血干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