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胄奉儒服释义


【介胄】铠甲和头盔。《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介胄生蟣蝨,民无所告愬。”宋周密《齐东野语·二张援襄》:“有浮尸遡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水浒传》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2.披甲戴盔。《管子·小匡》:“介胄执枹,立於军门。”汉贾谊《新书·解县》:“将吏戍者或介胄而睡。”《新唐书·来济传》:“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清孔尚任《桃花扇·争位》:“副净扮高杰,末扮黄得功……俱介胄上。”3.甲冑之士。指武士。《陈书·鲁广达传》:“爪牙背义,介胄无良。”明何景明《点兵行》:“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

【奉】1.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2.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3.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告。~还(huán )。~陪。~劝。~迎(a.敬辞,迎接;b.奉承)。~赠。  4. 信仰:信~。素~佛教。  5. 供养,伺候:~养。供~。侍~。  6. 姓。  7. 古同“俸”,薪金。

【儒服】1.古代儒者的服饰。《礼记·儒行》:“鲁哀公问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郑玄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2.泛指读书人的服装。清卓尔堪《从军行》:“上堂仍儒服,未忍换戎装。”丁玲《母亲》:“不同的只是武陵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3.谓作为儒生。明李贽《答邓明府》:“居士向日儒服而强谈佛

介胄奉儒服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