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言当代诸少年释义


【寄言】1.犹寄语、带信。《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唐元稹《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明袁宏道《祝雨》诗:“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三国魏嵇康《琴赋》序:“是故復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谢灵运传论》:“自建武暨乎义熙,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

【当】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家。~权。~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  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  6. 应该:应~。理~。老~益壮。  7. 抵敌:万夫不~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  9. 顶端,头:瓦~。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 1. 合宜:恰~。适~。妥~。  2. 抵得上,等于:

【代】1. 替:~替。~办。~销。~序。~表。  2.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世~。古~。近~。现~。当(dāng )~。年~。  3. 世系的辈分:下一~。  4. 姓。

【诸】1. 众,许多:~位。~君。~侯。  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3. 犹“之”:“能事~乎?”。  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6. 姓。

【少年】◎少年shàonián[earlyyouth(fromtentosixteen)]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少年儿童读物

寄言当代诸少年的用户点评


温暖如雾

2024-05-28 05:10:16

少年之人,当引以为戒,铭记心间。斯诗所寓之道德纲常,百炼之精华,当为行之源,思之本,胸怀为公之志,仁义之心。斯诗虽一言矣,惟重如山,当警觉精读,自勉持之。

BlueVelvet

2024-05-27 12:20:29

斯诗所表意味,乃劝谕少年要勤奋刻苦,励精图治,品学兼优,立身处世,以成就自我。为当代青年立下了良好典范,提醒年轻一代,要走向文明和进步的轨道,寄托对未来的期望与希冀。

云端漫步77777

2024-05-26 09:15:33

斯诗为少年设立榜样,勉其日讫生涯,宜君子之行,赞当世之风。少年之人,当谨念斯诗之言,藉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做善行美,行持礼义仁诚之人也。盖斯诗之嘱,向背天地之大道也。

往事如烟

2024-05-25 21:43:51

斯诗以“寄言当代诸少年”,言之意深邃,啸引少年之心志。寄言者,以诗为媒,抒发情怀,启发智慧,激励奋发向前。如风吹散烟云,涤荡人心,使得少年豁然开朗。或者世风日下,唯有明德为先,盖道义乃当世少年所能秉持。斯诗俨然言传圣贤之道,实为褒贤讥恶之文矣。

沧海遗珠

2024-05-25 04:39:18

寄言当代,呼应了此时此刻,为青年立言,警醒意志,促使奋发向上。以诗言志,以辞启智,慷慨激昂之风,当足赞其意。盖斯诗之义,实为时俯仰间之佳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