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寒食与清明释义


【可】1. 允许:许~。认~。宁~。  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  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  4. 适合:~身。~口。~体。  5. 尽,满:~劲儿干。  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  11. 姓。 | ◎ 〔~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

【怜】1. 哀怜:~悯。~恤。可~。同病相~。  2. 爱:~才(爱惜人才)。~念。~爱。爱~。~香惜玉(因香、玉可供玩赏,使人起怜爱之心,特指对女子的爱惜)。顾影自~。

【寒食】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周的旧制。汉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介之推死事无关;晋陆翽《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介之推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与】1. 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2. 给:赠~。~人方便。  3.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人为善。 | ◎ 参加:参~。~会。 | ◎ 同“欤”。

【清明】◎清明,清明节Qīngmíng,Qīngmíngjié[ChingMing]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可怜寒食与清明的用户点评


PurpleDreamer

2024-05-23 11:46:06

这句诗也可以理解为对节气的描绘。冷食,清明,都代表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生命如此短暂,走过春夏秋冬也就是转眼间的事。

阳光总在风雨后

2024-05-22 09:37:04

扎心了老铁,这句诗可真是太伤感了。可怜冷食与清明,诗人借此抒发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让人听了都感觉心里有点发凉。不得不感叹人生无常,珍惜眼前人吧。

brokenWings9

2024-05-21 21:30:20

当代人读这句诗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也许是为了怀念逝去的亲人,也许是对于节气文化的感慨,又或许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布娃娃

2024-05-20 18:54:00

总之,这句诗词在字数上虽短小,但所包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却是丰富多彩,值得我们认真品味。

笑看红尘

2024-05-19 13:21:53

这个句子可以被视为中国文化历史的一个缩影,勾起人们对过去传统习俗的回忆。厚重的历史感让人瞬间沉浸其中,不由得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