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1. 允许:许~。认~。宁~。 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 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 4. 适合:~身。~口。~体。 5. 尽,满:~劲儿干。 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 11. 姓。 | ◎ 〔~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
【与】1. 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2. 给:赠~。~人方便。 3.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人为善。 | ◎ 参加:参~。~会。 | ◎ 同“欤”。
【此】1. 这,这个,与“彼”相对:~间。~后。~生。长~以往(老是这样下去)。从~。因~。 2. 这里,这儿:到~为止。
【群】1. 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岛。~山。~书。~芳。~居。~落(luò)。~集。~雕。~蚁附膻(许多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喻臭味相投的人趋炎附势,追逐私利)。 2. 众人:~众。~情。~雄。~策~力。~威~胆。 3. 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物:一~孩子。
【鼎立】三方对立。语出《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宋叶适《纪纲一》:“然边方鼎立,彼此窥伺,一有蹉跌,而祸败随之。”2.三者并立。宋苏轼《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辄次其韵》:“自君兄弟还,鼎立知有补。”施元之题注:“常父与兄经父,弟毅父皆以文声起,江右鼎立,元祐时号三孔。”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劫灰录李定国事》:“鼎立何瞿堪合传,平心未取薄黄巾。”3.坚强挺立。清刘大櫆《赠张絅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