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寂历道心生释义


【空山】少人的山林。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明李攀龙《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汉

【寂历】1.凋零疏落。《文选·江淹〈王徵君微〉诗》:“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鸡悲。”李善注:“寂歷,彫疏貌。”一说闲旷貌,见吕向注。宋陆游《游万里桥南刘氏小园》诗:“我归门復掩,寂歷挂斜阳。”黄药眠《黄花岗的秋风暮雨》:“寂历的黄花夹着细雨飘零,守墓的园丁深锁园门何去?”2.犹寂静;冷清。南朝梁江淹《灯赋》:“冬膏既凝,冬箭未度,悁连冬心,寂歷冬暮。”唐孟郊《过彭泽》诗:“扬帆过彭泽,舟人讶嘆息。不见种柳人,霜风空寂歷。”金边元鼎《晚行》诗:“隔浦行闻晚寺鐘,断坡寂歷对寒松。”清钱谦益《梅圃谿堂》诗:“梅花村落傍渔庄

【道心】1.指天理,义理。《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蔡沉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冯友兰等注:“宋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2.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汉王充《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

【生】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  2. 造出:~产。  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  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  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  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  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  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  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  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  11. 不熟悉的,不常

空山寂历道心生的用户点评


星之语

2024-05-09 10:41:47

“空山寂历道心生”,意谓在宁静的山野之中修心养性,体悟道理。空山之静,让人得以安放内心,寻觅内心的出路。只有在这种寂谷之处,心性才能够得到净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岁月静好

2024-05-07 23:00:40

空山之处,山寂谷静,让人心生敬畏。在这种环境中,人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平和安宁,感悟道德之理。正因为在空山中,人的心才能够得以清明,生发出不一样的生机。

彩虹天使

2024-05-06 14:13:20

此句表达了在幽静的空山之处,人们能够修养心性,領悟道理。山静使人心平气和,能帮助人们顿悟真善美的道理。只有在这种深山幽谷之中,才能使人的心灵得到洗涤,焕发出勃勃生机。

寄情于丹青

2024-05-05 08:59:57

此句表达了在空山之中,寂静的环境可以磨砺人的心志,使之显得更加清明淡泊。此外,生发之心可激发出人内在的潜能,塑造出更为完善的品性。空山中的宁静之境,正是磨炼心性的最佳场所。

雪山飞狐

2024-05-04 00:59:49

此句“空山寂历道心生”,言及大自然的幽深静谧之境,彰显心灵的宁静和生机。空山山势广博,寂历幽深,可使心灵平和,顿悟道义;心灵常染于俗世琐事,若能以山林清幽为师,则能生发出纯粹之心,豁然贯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