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於仁论不违释义


【孔子】ǒngzǐ[Confucius](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rdqu

【仁】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

【论】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典网

【不违】依从。《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孔子之言,默而识之,如愚。”元马致远《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2.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韦昭注:“违,远也。”3.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杜预注:“违,去也。”4.符合。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孔子於仁论不违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