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散】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餘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明史·靳学颜传》:“宋则準民间正税之数,取二十分之一以为社。诚倣而推之……著为令,而岁岁修之,时其丰歉而敛散之。”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积穀》:“敛散出易之际,尤其留心。”
【适】1. 切合,相合:~当。~龄。~销。~度(dù)(程度适当)。~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2. 舒服:~意。舒~。 3. 刚巧:~中。~值(恰好遇到)。~可而止。 4. 刚才,方才:~才(刚才)。~间。 5. 往,归向:无所~从。 6. 旧称女子出嫁:~人。
【所宜】;妥当。《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汉应瑒《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久处散地,实非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