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那秋敛充春赋释义


【吏】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  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那】◎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里。~个。~样。~些。~时。~么。 | ◎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 ◎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五年。 | ◎ 姓。

【秋敛】1.秋季收取。《礼记·乐记》:“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宋史·食货志上四》:“会河北转运司干当公事王广廉召议事,广廉尝奏乞度僧牒数千道为本钱,於陕西转运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安石意合。”2.秋收。《新唐书·刘仁轨传》:“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諫曰:‘今兹澍泽霑足,百穀炽茂,收才十二。’”

【充】1. 满、足:~足。~实。~分(fèn )(a.足够;b.尽量)。~沛。~裕。  2. 填满,装满:填~。~满(a.填满,布满;b.充分具有)。~耳不闻。~电。汗牛~栋。  3. 当,担任:~当。~军。  4. 假装:冒~。~数(shù)。  5. 姓。

【春赋】。《淮南子·说山训》:“春赋秋贷,民皆怨。”2.春季放贷。《管子·国蓄》:“春赋以敛繒帛,夏贷以收秋实。”尹知章注:“方春蚕家闕乏,而赋予之,约收其繒帛。”

吏那秋敛充春赋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