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马嵬坡
上一卷
下一卷
景
终
云
玄
郑
马
阳
是
雨
宗
畋
嵬
宫
圣
难
回
坡
井
明
忘
马
又
天
日
杨
何
子
月
妃
人
事
新
死
郑畋
马嵬坡
马嵬坡原文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马嵬坡注释
⑴马嵬坡:即马嵬(wéi )驿,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⑵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⑶“云雨“句: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⑷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马嵬坡译文
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夫妻难忘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马嵬赐死虽非情愿终属圣明,景阳宫井陈后主又是什么人?
马嵬坡赏析
“马嵬坡”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经过马嵬坡时,扈从部队因怨愤而哗变,自行处死奸相杨国忠,并要求玄宗杀死杨贵妃。这就是 上有名的马嵬之变。 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诗的后两句特别耐人玩味。“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于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围炉诗话》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周啸天)
郑畋
简介
简介暂无
郑畋
的其它诗歌
马嵬坡
酬隐珪舍人寄红烛
句
金銮坡上南望
下直早出
禁直和人饮酒
禁直寄崔员外
闻号
夜景又作
杪秋夜直
初秋寓直三首
题缑山王子晋庙
五月一日紫宸候对时属禁直穿内而行因书六韵
麦穗两岐
中秋月直禁苑
马嵬坡诗句
云雨难忘日月新
景阳宫井又何人
玄宗回马杨妃死
终是圣明天子事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带月夜归读经典翻译和点评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叹葵花》中诗句“花落委苍苔”的韵律之美
《春日访山人》中蕴含的名句“游乐到谁家”
秋空鹤又鸣出自哪里
《劝陆三饮酒》中蕴含的名句“寒郊好天气”
专家评点“一瞬百般宜”
时间的流转:诗句“觉来无处追寻”在《河满子(秋怨)》中对岁月的诉说
东风道路长——戴叔伦
《离亭燕》中蕴含的名句“怅望倚层楼”
拔翠五云中——戴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