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节】操。《汉书·龚胜传》:“二人相友,并著名节。”晋李密《陈情事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宋王禹偁《上史馆吕相公书》:“今馆中之士先进者……皆砥礪名节,老于文学。”明方孝孺《孝思堂记》:“势位可以耀当时,而名节不足传后世。”许杰《邻居》一:“人家的名节呢,你不能轻易毁坏。”
【可】1. 允许:许~。认~。宁~。 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 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 4. 适合:~身。~口。~体。 5. 尽,满:~劲儿干。 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 11. 姓。 | ◎ 〔~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
【不修】1.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三国吴韦昭《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2.不修缮。汉班彪《北征赋》:“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3.不学习;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高祖不脩文学,而性明达。”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节,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