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口不谓儒者知释义


【万】1. 数目,十个一千:~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2. 喻极多:~物。~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机。气象~千。  3. 极,很,绝对:~~。~幸。  4. 姓。 | ◎ 〔~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口】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5. 破裂的地方:~子。 典

【不谓】1.不告诉。《诗·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陈奂传疏:“‘遐不谓矣’《礼记》引《诗》作‘瑕不谓矣’。遐、瑕古通用。郑注云:瑕之言胡也,谓犹告也。”2.不以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晋干宝《晋纪总论》:“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3.不算作;不称为。清戴震《徐节妇传》:“徐氏之祸,可不谓烈哉!微节妇,徐氏不祀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色》:“金氏子其神乎!谆嘱醮妇,抑何明也!一人不

【儒】1.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  3. 古同“懦”,懦弱。

【者】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万口不谓儒者知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