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门隔籓篱释义


【无门】有门路。《庄子·知北游》:“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唐姚鹄《书情献知己》诗:“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欲归汉,恨无门耳。”《西游记》第三七回:“﹝那怪﹞神通广大,官吏情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

【隔】1. 遮断:~开。~离。~绝。~断。阻~。  2. 相去有一段距离:~壁。~年。~行(háng )。~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墙有耳。  3. 思想感情有距离:~阂。~膜。~心。

【籓篱】木编成篱笆,作为房舍外蔽。引申为防卫。《明史·太祖纪一》:“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籓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明梁辰鱼《浣纱记·允降》:“今穷兵深入,已彻彼籓篱。跃马长驱,更毁其宗社。”清戴名世《刘陂千诗序》:“为之峻其墙垣,固其籓篱。彷彿形皃之万一。”2.犹门户。比喻某种造诣、境界。清侯方域《与陈定生论诗书》:“僕虽不能窥作者籓篱,试自以其意妄为足下道之。”清戴名世《赠刘言洁序》:“讲章之徒,曾不能窥汉唐籓篱,而欲以破有宋之堂奥,何其惑也。”一本作“藩篱”。

无门隔籓篱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