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切龆齿吞长鲸释义


【磨切】1.切磋;探讨。唐韩愈《答冯宿书》:“朋友道缺絶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僕何幸乃得吾子!”明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濂非能诗者,自汉魏以至於今诸家之什,不可谓不攻习也;荐绅先生之前,亦不可谓不磨切也。”清刘大櫆《方府君寄巢墓志铭》:“一时知名之士,如吴襄、冯咏……府君皆以诗文与相磨切。”2.规谏;游说。唐杜牧《高元裕除吏部尚书制》:“匡拂时病,磨切贵近,罔有顾虑,知无不为。”明方孝孺《崔寔》:“及观战国之际,天下之士,皆弃道德仁义而不脩,以口舌磨切世主,而覬势窃柄,大者亡人之国,小者自杀其身。”

【龆齿】齿。《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齠齿。”齠,一本作“齔”。亦借指八岁。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相及齠齿,并罹偏咎。”

【吞】1.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  2. 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长鲸】1.大鲸。晋左思《吴都赋》:“长鲸吞航,修鯢吐浪。”《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长鲸击水,天吴覆舟。”宋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2.喻巨寇。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论逆臣则呼为问鼎,称巨寇则目以长鲸。”唐黄滔《明皇回驾经马嵬坡赋》:“长鲸入鼎兮中原,六龙迴轡兮蜀门。”明王世贞《纲鉴会纂·梁元帝》:“淮海长鲸,虽云授首,襄阳短狐,未全革面。”

磨切龆齿吞长鲸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