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九三二八释义


【莫】1. 不要:~哭。  2.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3.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  4. 古同“漠”,广大。  5. 姓。 | ◎ 古同“暮”。

【问】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典

【九】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  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三】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二八】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为两列,每列八人。《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杜预注:“十六人。”。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黛娥陈二八,珠履列三千。”清龚自珍《霓裳中序》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2.即十六。农历每月十六日。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宋权德舆《秋闺月》诗:“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词:“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3.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

莫问九三二八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