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讷刚且静释义


【木讷】1.指人质朴而不善辞令。《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訥,近仁。”何晏集解引王肃曰:“木,质朴;訥,迟钝。”《后汉书·韦彪传》:“宜鉴嗇夫捷急之对,深思絳侯木訥之功也。”宋黄庭坚《古意赠郑彦能八音歌》:“木訥赤子心,百巧令人老。”《明史·傅珪传》:“珪居閒类木訥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2.泛指质朴,无文饰。唐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文胜质,则綉其鞶帨;质胜文,则野於礼乐而木訥不华。”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一:“我听着他那木讷而低抑的声音……晓得他的内心是虔诚地在替德甫

【刚】1. 硬,坚强,与“柔”相对:~强。~直。~烈。~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健。~毅。~决。~正不阿(ē)。~愎自用。  2. 恰好,恰巧:~~(a.恰好;b.才)。~好。  3. 才:~才。~来就走。  4. 姓。

【且】1.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2.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3.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4.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5.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6.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7. 姓。 | 1.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2. 多的样子。  3. 农历六月的别称。  4.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5. 古同“趄”,趑趄。 典

【静】1. 停止的,与“动”相对:~止。~态。~物。平~。风平浪~。  2. 没有声音:安~。寂~。僻~。冷~。肃~。~悄悄。~穆。~谧。~默。~观。~听。  3. 安详,闲雅:~心。~坐。  4. 古同“净”,清洁。  5. 姓。

木讷刚且静的用户点评


浮萍魅丶

2024-06-13 03:16:04

唯以木讷、刚与静为荣,才能守住自己的灵魂,不被尘世喧嚣所污染。这种平和与淡泊的品质,不仅能使人品质高洁,更能超然物外,保持一颗宁静之心。

醉红颜

2024-06-12 22:43:31

“木讷刚且静”,概括了一种高尚的性情。也让我们反思当下社会的嘈杂与喧闹,内心深处是否也需要一份宁静与坚持。愿我们能悟透此句诗的深意,不忘初心,守护内心的静谧之地。

追寻羽翼

2024-06-11 22:31:25

此句诗言简意赅,道出了木讷刚且静的性情特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张扬,忽略内心的宁静与深沉。若能悟出其中深意,或可陶冶心性,使心境清净,超脱纷扰。

DreamOn

2024-06-10 18:46:57

木讷刚且静,含蓄深沉。此诗表达了一种深沉内省,朴素刚毅的性格特征。木讷者往往不善言辞,但内心世界却极为丰富,不愿轻易示人。刚者,坚韧不拔,有着不屈不挠的品质。静者,心如止水,宁静深沉。如此性情,实为古人崇尚的美德之一。

BlackPearl

2024-06-07 21:16:18

此诗所述之木讷、刚与静,并非贬义之词,反映了一种内在的坚毅与深邃。文人雅士,多有此种性情,不求喧哗,不嗜虚荣,专注于自我修养,内心深处,有一种坚守原则的力量。木讷刚且静,实为古代人格崇高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