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趁酒不省录释义


【奈何】◎奈何nàihé(1)[how]∶怎么办无可奈何(2)[how]∶如何奈何不礼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3)又且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唐·杜牧《阿房宫赋》奈何饮于酒肆。——宋·司马光《训俭示

【趁】1. 利用时间、机会:~早。~机。~势。~火打劫(趁人家发生火灾时去抢劫,喻在别人危难时乘机去捞好处)。~热打铁。  2. 搭乘:~车。~船。  3. 逐,追赶:“花底山蜂远~人”。  4. 往,赴:~墟(赶集)。~熟(逃荒到丰收之处)。  5. 富有:~钱。~几身衣服。  6. 古同“称”,适合。

【酒】◎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啤~。料~。鸡尾~。茅台~。~浆。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省】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  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  3. 简易,减免:~略。~称。~写。  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b.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  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 | 1. 检查:反~(检查自己)。~察(考察)。吾日三~吾身。  2

【录】1. 记载,抄写:记~。载~。抄~。~供。  2. 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语~。目~。回忆~。  3. 采取,任用:~取。收~。~用。甄~(经审查鉴别而任用)。

奈何趁酒不省录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