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五湖通三湘释义


【南】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  2. 姓。 | ◎ 〔~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派】1. 水的支流:九~(指长江支流之多)。  2. 一个系统的分支:~系。~别。~性。党~。  3. 作风,风度:正~。气~。~势。~头。  4. 分配,指定:~赴。~驻。~遣。委~。  5. 指摘:~不是。  6. 量词(❶用于派别,如“两~的意见争论不休”;❷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国风光”)。

【五湖】吴越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吴县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泽藪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郑玄注:“具区、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具区,即太湖。(2)即太湖。《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吴,战於五湖。”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3)太湖及附近四湖。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徐天祐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北魏郦道

【通】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三湘】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唐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餘。”清吴伟业《送圣符弟之任蕲水丞》诗之四:“廿载流移復,三湘转运长。”2.指沅湘、潇湘、资湘。晋陶潜《赠长沙公族祖》诗:“遥遥三湘,滔滔九江。”陶澍集注:“湘水发源会瀟水,谓之瀟湘;及至洞庭陵子口,会资江谓之资湘;又北与沅水会於湖中,谓之沅湘。”明徐桢卿《送盛斯徵赴长沙》诗:“蛮中瘴远三湘水,江畔春逢十月花。”3.指湖南

南派五湖通三湘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