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裳去之释义


【褰裳】1.撩起下裳。《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晋葛洪《抱朴子·广譬》:“褰裳以越沧海,企佇而跃九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2.相传公输班为楚设置云梯,欲攻宋,墨翟闻之,“自鲁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郢说楚王。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南朝陈徐陵《让散骑常侍表》:“昔墨子诸生褰裳救楚,鲁连隐士高论却秦,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清黄宗羲《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褰裳去之的用户点评


手持金箍棒

2024-06-13 03:20:25

这句诗简练而富有感情,透露着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态度。褰裳去之,不拘一格,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幽谷飞鸟

2024-06-12 21:10:43

诗中“褰裳”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出了一种轻盈优雅的风姿,展现出女子的自信与魅力。去之的含糊不清,仿佛是一种遐想与远方的诱惑。意境丰富,引人遐想,如同一场神秘的舞蹈。

咫尺天涯

2024-06-12 06:11:43

“褰裳去之”这句诗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仿佛是一个优雅的画面。用词简练精准,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这种简洁的美,正是大师鲁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无梦的坠落

2024-06-09 21:00:17

这句诗“褰裳去之”,字面意为掀起裙摆远去,却蕴含深意。韵律和谐,节奏明快,仿佛风姿动人的女子行走间的飘逸之美。用词简洁而富有诗意,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心生向往。

山水之间

2024-06-08 22:44:45

“褰裳去之”四字之间情感激荡,恰似一曲离歌,凄美动人。褰裳之举,直抵离别之心,悲苦混杂其中,宛如秋叶飘落,描述了别离之情的漫长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