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 2.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 3. 单纯不杂:~唱。~茶。 4.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 5.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6.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 7.
【跸声】代帝王出入时左右侍卫止人清道的吆喝声。《南史·范云传》:“永明末,梁武与兄懿卜居东郊之外,云亦筑室相依。梁武每至云所,其妻常闻蹕声。”汉
【中】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5. 特指“中国”:~式。~文。 6. 适于,合于:~看。 | 1.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毒。~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典
【玉笋班】“玉笋班”。指英才济济的朝班。唐郑谷《九日偶怀寄左省张起居》诗:“浑无酒泛金英菊,漫道官趋玉笋班。”宋张元干《奉送晁伯南归金溪》诗:“文元勛业金甌字,昭德风流玉笋班。”金元好问《王子端内翰山水同屏山赋》诗之二:“眼明今日题诗处,却见明昌玉笋班。”明刘基《送金华何生还乡觐亲》诗:“故家文物依然在,似汝须归玉笋班。”参见“玉笋”。见“玉笋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