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易殂落释义


【岂】◎ 助词,表示反诘(a.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b.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方言集汇

【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易】1.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与(容易对付)。~于。  2. 和悦:平~(a.态度谦逊和蔼;b.指语言文字浅显)。  3. 改变:~手。~地。变~。  4. 交换:交~。贸~。  5. 轻慢:贵货~土。  6. 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其田畴。  7. 古书名,《易》即《易经》,也称《周易》。  8. 姓。

【殂落】1.死亡。《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孔传:“殂落,死也。”孔颖达疏引郭璞曰:“古死尊卑同称,故《书》尧曰‘殂落’,舜曰‘陟方’。乃死谓之殂落者,盖殂为往也,言人命尽而往。落者,若草木叶落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迟迟以臻殂落,日日不觉衰老。”前蜀韦庄《伤灼灼》诗序:“灼灼,蜀之丽人也,近闻贫且老,殂落於成都酒市中,因以四韵弔之。”清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自古有殂落,剧哉哀姚黄。”2.凋零。汉扬雄《羽猎赋》:“於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万物权舆於内,殂落於外。”漢

岂知易殂落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