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间胡女避人归释义


【桑间】间之咏。泛指淫靡之音。秦李斯《谏逐客书》:“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晋葛洪《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桑间,钧龙章於卉服。”参见“桑间濮上”。2.指男女幽会之地。明徐元《八义记·阴陵相会》:“那日桑间相会,谁知此地重逢。”参见“桑间濮上”。3.桑林中。唐白居易《春村》诗:“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胡】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女】1.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  2. 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 ◎ 古同“汝”,你。 汉

【避人】世。唐吴融《偶书》诗:“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武陵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阮怀宁》:“阮避人於此山,每夕与狎客饮,以三鼓为节。”亦指避世之人。清方文《乾明寺杂咏》:“野寺荒凉三五间,避人于此暂休閒。”典

【归】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sù)。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桑间胡女避人归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