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不见每惓惓释义


【三秋】秋sānqiū(1)[thethreeautumnjobs(harvesting,ploughingandsowing)]∶指秋收、秋耕、秋播(2)[thethreemonthsofautumn]∶指秋季的三个月(3)[thethirdmonthofautumn]∶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4)[threeyears]∶指三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典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每】1. 指特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或一组:~人。~回。~组。  2. 指特定范围内逐一出现的任何一次:~战必胜。~况愈下。  3. 虽:“~有良朋,况也永叹”(虽有良朋好友,危难之时也只能为之长叹)。  4. 古同“们”,中国宋元代口语。

【惓惓】深切思念;念念不忘。宋王安石《奉酬许承权》诗:“三秋不见每惓惓,握手山林復悵然。”明李贽《与河南吴中丞书》:“昨冬获读与晋老书,欲僕速离武昌,甚感远地惓惓至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交书徐公,即掛帆还白下,终不得消息,心殊惓惓。”2.烦闷,失意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绣》:“积半月,为僕所窥,阴与舅力要之归。意惓惓不自得。”何垠注:“惓,音券,闷也。”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异犬》:“侯漫应之,惓惓而返。”1.恳切貌。战国楚宋玉《神女赋》:“褰余幬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惓。”《魏书·律历志上》:“恐一朝

三秋不见每惓惓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