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缓引更筹释义


【笙歌】nggē(1)[playingandsinging](2)和笙之歌(3)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缓】1. 慢,与“急”相对:~步。~行(xíng )。~慢。迟~。  2. 延迟:~刑。~办。~役。~征。刻不容~。  3. 放松,松弛:~和。~冲。~解(jiě)。和~。  4. 苏醒,恢复:~气。~醒。

【引】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 退却:~退。~避。  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更筹】报更用的计时竹签。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诗:“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宋欧阳澈《小重山》词:“无眠久,通夕数更筹。”明朱鼎《玉镜台·闻鸡起舞》:“多少红楼长夜宴,欢娱甚,独教辛苦执更筹。”2.借指时间。唐李福业《岭外守岁》诗:“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迴。”元范康《竹叶舟》第三折:“你不索问更筹,则看这水云收。”

笙歌缓引更筹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