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逐逐不知止释义


【世人】◎世人shìrén[commonpeople]世上的人;普通人世人皆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宋·周敦颐《爱莲说》

【逐逐】匆忙貌。唐胡皓《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稜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宋范仲淹《送郧乡尉黄通》诗:“争先尚逐逐,致远贵徐徐。”清戴名世《洪昆霞制义序》:“彼窈窕贞静之女,肯低首敛气,逐逐戚施籧篨之侧乎?”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我因急于来杭,又因年来逐逐于火车轮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里,领略先代生活的异样的趣味。”急于得利貌。唐柳宗元《送僧浩初序》:“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宋俞文豹《吹剑四录》:“中人以下,逐逐利欲,使其不知命分之所至,则猖狂妄行,将无所不至矣。”清秋瑾《支那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知止】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朱熹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唐柳宗元《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宋程颐《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新唐书·李靖传》:“﹝靖﹞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四游记·铁

世人逐逐不知止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