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习弊滋久释义


【士习】风气;读书人的风气。明宋濂《评浦阳人物·宋太学生何敏中》:“愚谓世衰道微,士习日靡,工文辞而苟利禄,奔走乞哀於权倖之门,惟恐不一售者有矣。”明沉德符《野获编·佞倖·士人无赖》:“国朝士风之敝,浸淫於正统,而靡溃於成化……至宪宗朝,万安居外,万妃居内,士习遂大坏。”清梁章鉅《退庵随笔·官常一》:“士习果正,则仕风未有不清者。此正本清源之説也。”《清史稿·世宗纪》:“乙卯,詔浙江士习敝坏,工为怀挟,停其乡会试。”

【弊】1. 欺蒙人的坏事:作~。营私舞~。  2. 害处,与“利”相对:~病。~端。~害。~政。利~。兴利除~。  3. 败,疲困。  4. 古同“蔽”,隐蔽。

【滋久】。《庄子·徐无鬼》:“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宋苏轼《赐李乾德制敕书》:“卿守藩滋久,事上益虔。”2.渐久;长久。《魏书·律历志上》:“岁月滋久,而崇及胜前后併丧。”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宪圣不妒忌之行》:“德妃吴氏,服劳滋久,外廷之议,谓其宜主中馈。”清厉鹗《东城杂记·叶居仲》:“惜乎歷年滋久,故散佚不传者多。”

士习弊滋久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