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厌饫释义


【食】1. 吃:~肉。~欲。  2. 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  3.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  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月~。 | ◎ 拿东西给人吃:~母(乳母)。 | ◎ 用于人名:郦~其(jī)(中国汉代人)。

【之无】与无字。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金元好问《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明刘元卿《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汝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厌饫】1.吃饱;吃腻。汉严忌《哀时命》:“时厌飫而不用兮,且隐伏而远身。”唐杜甫《丽人行》:“犀筋厌飫久未下,鸞刀缕切空纷纶。”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每食数斤,犹未厌飫。”明刘元卿《贤奕编·怀古》:“宾客入口无几,堆盘累碟,深杯大瓢,秖以厌飫诸僕从耳。”《北齐书·魏收传》:“闻诸君子,雅道之士,游遨经术,厌飫文史。”2.满足。清恽敬《<香石诗钞>序》:“即如粤中白沙、甘泉之诗,世所谓不为道学所掩者,而於近今诗人之意已不能厌飫,况其他哉!”

食之无厌饫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