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渌且明释义


【水色】1.水面呈现的色泽。南朝梁简文帝《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唐元稹《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茅盾《子夜》十七:“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碧野《月亮湖》:“斜日照着湖面,水色变化无穷,闪光的地方像银鳞,深苍的地方像绿缎。”2.淡青色,接近白色。陈澄之《慈禧西幸记·沐猴而冠》:“珍珠也带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颗,现在一式一样大小,滴溜滚圆的,一般水色的带来了一百二十一颗。”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红的面色。如:那个姑娘脸上一点水色也没有。4.指有水色。《新

【渌】1. 水清:~水。~波。  2. 〔~水〕水名,在中国湖南省。  3. 古同“漉”,渗滤。 典

【且】1.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2.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3.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4.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5.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6.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7. 姓。 | 1.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2. 多的样子。  3. 农历六月的别称。  4.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5. 古同“趄”,趑趄。 典

【明】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  6. 睿智:英~。贤~。~君。  7. 视觉,眼力:失~。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

水色渌且明的用户点评


天空中的约定

2024-06-09 20:34:29

水色如织如编,展现了其千变万化的本质。透过细水长流的意象,彰显出水的律动之美。这句诗让人联想到清澈见底、流淌不息的水流,勾勒出一幅幽静祥和的画卷。

霓裳一曲衣衫尽

2024-06-09 18:43:35

水色流动清澈明净,如同镜面般平静。此句运用形容词“浊”表现了水的通透澄清,透露出作者对水的细腻观察和娴熟描绘。一泓清水涓涓细流,散发出宁静和安详的气息,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Flying Yang

2024-06-08 23:35:44

水色清澈、流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情感憧憬。这句诗中的“浊”字正是对水色细腻之态的描绘,言简意赅,却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无尽的赞美和倾慕。

不露声色

2024-06-08 00:51:09

水色流畅而又平和,似乎顺应着万物的宿命,细腻温润。既有张力又有宽容,仿佛是行云流水般的气度,散发出一种深邃与平静,让人情不自禁被其吸引和沉浸。

酒醉花荫

2024-06-04 18:57:05

水色既能生财,又可温润万物。既有庇护之功,又能包容万物。诗人以此意象,寄托了对人间和谐与和平的向往。水色的明澈安详,犹如一面明镜,照射出人心的清澈与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