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性无惊惕释义


【遂性】顺应本性。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然松柏之生,各以良殖遂性。”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非直饮食遂性,舒适自在,至於粪溺,自然一处,不须扫除。”宋沉遘《谢赐历日表》:“凡四海之广,莫不受制於庭;而羣生之微,一皆遂性於下。”2.顺适性情。南朝宋鲍照《答客诗》:“专求遂性乐,不计缉名期。”《陈书·后主纪论》:“仁义利物而道远,嗜欲遂性而便身。”唐王毂《赠苍溪王明府》诗:“水云真遂性,龟鹤足齐年。”典

【无】◎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典

【惊惕】1.惊惧。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齐景公渡於江沅之河,黿衔左驂,没之。众皆惊惕。”唐萧颖士《答韦司业垂访》诗之一:“高堂列众宾,广座鸣清絃。俯仰转惊惕,徘徊独忧煎。”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古泗州城》:“私以昨夜宿处询舟子,约畧言之,云其中絶无人烟。心更惊惕,不知所云。”2.警惕。惊,通“警”。唐李白《泾溪南蓝山下寄何判官昌浩》诗:“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明唐顺之《阅视军情首疏》:“臣受命惊惕,不敢自寧,星驰前往。”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越十餘日,捕获,夫妇之姦乃并败,余兄弟甚快之

遂性无惊惕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