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食不趋府释义


【退食】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南朝梁任昉《梁武帝断华侈令》:“若能人务退食,竞存约己,移风易俗,庶期月有成。”2.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北史·高允传》:“﹝司马消难﹞因退食暇,寻季式,酣歌留宿。”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予以諫议大夫奉朝请,每退食,观唐人洎本朝名辈撰著以补史遗者,因纂所闻见继之。”清孙枝蔚《题王金铉明府琴趣轩》诗之二:“簿书

【不趋】朝不急步而行。封建时代人臣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史记·萧相国世家》:“於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文选·任昉<齐竟陵文王宣公行状>》:“又詔加公入朝不趋,讚拜不名。”张铣注:“天子敬重其德,有詔使入天子之朝不趋走。”《周书·静帝纪》:“庚子,詔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2.不追逐;不追求。《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3.不迅速。见“不趋事”。

【府】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  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邸。~第。王~。~上。  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尹。~治。~试。首~。  4. 国家行政机关:政~。官~。  5. 古同“腑”,脏腑。

退食不趋府的用户点评